酋长  官名。北魏时通称各方投附之少数民族为乌丸,并以各部落人数多少而称其首领为酋长或庶长。其上置南北二部大人分管。北齐时酋长、庶长各分为领民与不领民两种,每种又各有三级,皆为流内比视官。后领民之“民”字或避唐讳改作“人”。后亦通称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 屈出律  (?一1218) 又译曲出律、曲书律、占出鲁克等。乃蛮太阳罕之子。乃蛮被成吉思汗攻火后,他与蔑里乞部首领逃奔其叔盃禄汗。盃禄汗败亡,又沿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逃至不黑都儿麻河(今布赫塔尔马河)附近,为蒙古军追及。奔西辽。西辽帝直昏古以女妻之,改信佛教。天禧三十四年(1211)篡直鲁古位。元太祖十三年(1218),哲别率蒙古军征西辽,屈出律在叮失哈耳(今新疆喀什)闻讯西逃,被蒙古军擒斩于巴达哈伤之撤里桓地。后裔称答禄乃蛮氏。
| 屈利啜  又作屋利啜。西突厥乙毗射厦可汗重臣。唐贞观十五年(641)率十姓部长遣使请废乙毗咄陆可汗,改立乙毗射匮可汗,太宗从其请。新汗既立,为其弟结姻焉耆王龙突骑支女,从此焉耆不朝于唐。十八年郭孝倍伐焉耆,率师救之,囚唐所置立之焉营王龙栗婆准。此后渐不用事。二十二:牢唐军伐龟兹,降唐。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