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  ①族名。属东胡系,语言与蒙古语有类似处。初附宇文部。至公元四世纪中叶宇文部为前燕攻破,始分离而成单独的部落,自号契丹。北魏以来游牧于潜水(今西拉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等地。北魏时有八部,分别与北魏通贡互市。隋时有十部。唐初至开元中仍为八部,以大贺氏为部落联盟首领。贞观中,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开元中至唐末,以遥辇氏为首领。唐末,迭刺部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部族,建立辽朝,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保大五年(1125)为金所灭。辽亡前一年,宗室耶律大石至漠北,率领部分族人全中亚建立西辽,传国又八十余年。契丹族受汉族等影响,农业、手工业有较快发展,并于神册五年(920),制契丹大字,后又另制契丹小字。②国名。辽太祖阿保机建国称帝,国号契丹。辽太宗大同)6年(947)改国号为大辽。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又改称为大契丹国。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复号大辽。耶律大石建西辽,契丹语国号仍称契丹。
| 契丹文  辽契丹族创制的文字。依仿汉字偏旁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于太祖神册五年(920)制成,小字为太祖弟迭刺所制。两种文字并用于辽金时代,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曾下诏罢契丹字。辽代用契丹字译汉籍多种,今俱失传。现今发现的契丹文字资料,主要是墓志、碑刻、摩崖和洞穴墨书,以及镜、钱、印章等。一种以《萧孝忠墓志》为代表,有《耶律延宁墓志》、《北大王墓志》、《放大师铭石记》、《应历碑》等。另一种以辽庆陵出土的契丹字帝后哀册为代表,有《道宗哀册》、(宣懿哀册》、《萧令公墓志》(残石)、《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纪〉、《萧仲恭墓志》、《兴宗哀册》(抄本)等。前一种为独立的“方块字”,形体接近汉字。后一种趋于拼音,每个字由一至七个原字组成。一般认为前一种是大字,后一种是小字。
| 千夫长  1、先秦官名。《书·牧誓》有“千夫长”之名。疏据孔传以干夫长帅二千五百入,取整数,所以称干夫长。而蔡沈《书集传》称“千夫长,统千人之帅。”
2、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一般有“千夫长.”。《史记。匈奴传》说;“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千长”当是“千夫长”之简称。金、蒙古的干户一般也称千夫长。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