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  东汉初匈奴分裂后南迁入塞附汉的匈奴人。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南部右奥鞬日逐王比,以不得立为单于,遣使至五原塞(今内蒙古土默特有旗至乌拉特前旗一带)请求内附,为汉朝接受。从此匈奴分为南北。比自立为南单于,并袭用祖父呼韩邪单于旧号。二十六年,汉遣中郎将段郴等授南单于玺绶,设南单于庭于五原西部塞八十里处(在今乌拉特前旗境)。旋又使入居云中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同年冬再迁西河郡美稷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汉特设使匈奴中即将,专主护卫南单于之事。从此南匈奴政权稳定,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北匈奴来降者甚多。永元二年(90)人口增至二十三万七千三百人,较内迁之初增加数倍。东汉末,参与中原军阀混战。建安七年(202)为曹操所败,降。二十一年,呼厨泉单于朝魏,部众分为五部,散居各郡县。两晋时,其分支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曾建立前赵、北凉、夏等国。
| 南燕  国名。十六国之一。鲜卑幕容德于后燕永康三年(398),在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立为燕王,改称燕元年,史称南燕。燕二年定都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次年称帝,改元建平(400)。统治区域为今山东河南一部分。慕容超太上六年(410)为东晋刘裕所灭。共历二主,十三年。
| 尼布楚  城名。或作尼布潮、尼布抽、尼布绰、泥朴处、泥不褚等,皆同音异译。在今黑龙江北源石勒喀河与尼布楚河(涅尔查河)合流处。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为沙俄所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双方于此签订(尼布楚条约),此地即归沙俄管辖,今名涅尔琴斯克。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