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不花  (1422一1452) 明代蒙古可汗。元裔阿寨台言之长子。或称为不花王、普化可汗。初与脱欢合作,宣德九年(1434)大败东蒙古太师阿鲁台。正统三年(1438)攻杀阿鲁台所立阿岱汗,同年被脱欢立为可汗,号岱总汗。领有阿鲁台属众,驻牧于蒙古东部,势及兀良合三卫。次年脱欢卒,也先继称大师淮王,欲控制蒙古各部,篡夺汗位。景泰二年(1451)与也先战,败逃被杀。
| 佗钵可汗  (?一581) 北朝时突厥可汗。公元572—581年在位。又作他钵可汗。土门可汗子,木杆可汗弟。命其侄摄图为尔伏可汗,统领东面;以其弟褥但可汗子为步离可汗,统领西面。拥兵数十万骑,北齐与北周皆惮之,争结姻好,倾库藏金帛以给之。妻北周千金公主,掠得齐国僧人惠琳,听其说教,始信佛法,创建寺庙。突厥族人信仰佛教,实其首倡。
| 拓跋  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初居大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段)。首领第一推寅时南迁大泽(今呼伦湖)。七传至第二推寅(邻),参加檀石槐所建鲜卑部落大联盟,为西部大人之一。其孙力微兼并邻部,统骑兵二十余万。三国魏并露三年(258),从五原迁至定襄郡盛乐(今内蒙古和林)。西晋怀帝时,拓跋猗卢入据代郡,受封代公、代王。拓跋什翼键建国三十九年(376)时,为前秦苻坚所灭,部众被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前秦太初元年(386),拓跋珪收集旧部,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北魏天兴元年(398)即皇帝位,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建立北魏王朝。孙拓跋煮时,攻灭北燕、北凉、夏,统一北方。原以牧猎为业,进入中原后,农业日趋发展。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