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忒文  又称卫拉特文。清顺治五年(1648),厄鲁特蒙古喇嘛咱雅班第达据回鹘式蒙古文创制而成。行于厄鲁特蒙古。有十五字头,每一字头有七音。共一百零五音。以木笔书写,直下,右行。与通用蒙古文相比,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均根据厄鲁特方言特点有所增加,能较清楚地表达该方言的语言,故名“托忒”,为明了、清楚之意。
| 拖克索  满语。汉译庄屯。清初满族贵族役使阿哈(奴隶或农奴)耕种的庄园。清初,汗、贝勒和八旗官员皆有拖克索。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新编大批拖克索,佥派汉民充丁,每庄置庄头一人,庄丁十二名,耕牛七头,耕地百垧(八十垧庄丁自食,二十垧作官赋)。顺治元年(1644)以后,八旗王公贵族又在关内外新设拖克索多处,仅欧欧哈公主设在盛京章库达者即有五个,每个拖克索有耕地一百二十垧。这些新设的拖克索已属于具有劳役地租性质的农奴庄园。参见“八旗庄田”。
| 拖雷  (?一1232) 成吉思汗幼子。尊称“也可那额”(大官人)。元太祖十六年(1221)西征中,领军进入呼罗珊,破马鲁、你沙不儿,迫降也里。二十二年成吉思汁死,继承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怯绿连河的遗产及军队。充监国。后年召集忽里台,遵从成吉思汗遗嘱,推举兄窝阔台(太宗)继大汗位。太宗三年(1231)攻金,率师出宝鸡。入汉中,沿汉水东下。次年,趋钧州(今河南禹州),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于三峰山。北还途中病死,年四十余。子蒙哥(宪宗)、忽必烈(世祖)相继称帝,追上庙号睿宗。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