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  ①(246—317)鲜卑幕容部人。首领涉归庶长子,幕容魔兄。公元三世纪末率部分出,西迁阴山。晋永嘉末又西迁至今甘肃南部、青海等地。其后子孙以吐谷浑为姓氏。
②古族名。亦指其所建政权。一作退浑、吐浑,西北各族又称之为阿柴虏、赀虏、野虏等。原为鲜卑幕容部的一支,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锦州、义县)一带。三世纪末,首领吐谷浑与弟慕容庞析居,率部沿阴山西迁至今甘肃南部、青海等地,征服当地羌、氏等族。传至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姓氏、族名,亦为国号。南北朝时先后属宋、齐、北魏,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吐谷浑国从四世纪初建立至七世纪六十年代灭亡,共存三百多年,传二十余主。盛时疆域东起甘南,西领若羌、且末,南至青海南,北抵祁连山脉。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游牧为主,兼营农业。官制多效内地,有简单的刑律,不定期向富户商人收税。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后散处青海—带。残部投唐,被置于灵州、安乐州(今宁夏中卫东北)等地。安史乱后,又东徙朔方(今陕西靖边)、河东(今山西永济),部族分散。五代时,余部散处蔚州,并于契丹。
| 吐贺真  (?一464) 柔然可汗。吴提子。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继立号处可汗(一作处罗可汗,意为“唯王”)。太延十年(444)、太安四年(458)先后为魏军击败,远遁,部众数干落降北魏。
| 吐迷度  (?一648) 唐时回纥初兴第三代首领。公元646—648年在位。菩萨之子。贞观十七年(643)起兵反薛延陀,建号胡禄领利发。二十年助唐灭薛延陀。次年,唐以其地置瀚海都督府,拜为都督,加怀化大将军,隶燕然都护府私号可汗。二十二年为其侄乌纪所杀。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