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吐蕃  古族名、政权名。其名或谓由西羌中之“发羌”音转;或谓本南凉秃发氏之后,因曾用“秃发”为国号,语讹而称吐蕃。隋初,势力渐盛。囊(朗)日论赞时,励精图治,平息叛乱,兼并赤邦松辖区,势力向外发展,统治中心由山南迁至逻些(今西藏拉萨),各部尊为赞普(意为强雄丈夫或有权势君主)。唐贞观三年(629)其于松赞干布即赞普位,先后统一苏毗、羊同、白兰、党项诸部,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仿唐制改革机构,严密军制,修订法典,创立文字,统一度量衡*又多次遣使至唐请婚。十五年,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汉藏关系密切,中原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与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先后传入其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自神龙元年(705)至长庆二年(822)唐蕃会盟达八次之多。长庆三年,双方建立唐蕃会盟碑,明确“和同一家”,“社稷如一。,长期保持甥舅关系。八世纪中叶,赤松德赞在位时,吐蕃王朝强盛一时,西攻大食,南侵天空,乘“安史之乱”,攻占唐河西、陇右、安西四镇,统治数百万汉族及西域各族人民。并于广德元年(763),一度攻入长安。后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军队叛变,下层群众反抗,社会动荡不安。会昌二年(842),吐春赞普达磨遇刺死,王室内部纷争,统一王朝从此瓦解。共历九世赞普,二百余年。



  吐谷浑  ①(246—317)鲜卑幕容部人。首领涉归庶长子,幕容魔兄。公元三世纪末率部分出,西迁阴山。晋永嘉末又西迁至今甘肃南部、青海等地。其后子孙以吐谷浑为姓氏。

②古族名。亦指其所建政权。一作退浑、吐浑,西北各族又称之为阿柴虏、赀虏、野虏等。原为鲜卑幕容部的一支,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锦州、义县)一带。三世纪末,首领吐谷浑与弟慕容庞析居,率部沿阴山西迁至今甘肃南部、青海等地,征服当地羌、氏等族。传至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姓氏、族名,亦为国号。南北朝时先后属宋、齐、北魏,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吐谷浑国从四世纪初建立至七世纪六十年代灭亡,共存三百多年,传二十余主。盛时疆域东起甘南,西领若羌、且末,南至青海南,北抵祁连山脉。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游牧为主,兼营农业。官制多效内地,有简单的刑律,不定期向富户商人收税。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后散处青海—带。残部投唐,被置于灵州、安乐州(今宁夏中卫东北)等地。安史乱后,又东徙朔方(今陕西靖边)、河东(今山西永济),部族分散。五代时,余部散处蔚州,并于契丹。



  吐贺真  (?一464) 柔然可汗。吴提子。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继立号处可汗(一作处罗可汗,意为“唯王”)。太延十年(444)、太安四年(458)先后为魏军击败,远遁,部众数干落降北魏。



上3条  下3条


分类词表
ABC
DEF
GHI
JKL
MNO
PQR
STU
WX
YZ

检索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