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  清代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额尔齐斯河中游迤西。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西迁至额济勒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居留。乾隆三十六年(1771)不堪俄国压迫,在渥巴锡率领下举族东返,跋涉万里,历经多次战斗,回归祖国。清政府置旧、新二部。旧土尔扈特分南、北、东、西四路,设四盟,游牧于珠勒都斯(今新疆焉营北)、精河(今属新疆)、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和布克赛尔(今属新疆)一带。新土尔湖扈特置二旗,游牧于阿勒泰地区。另有甘肃西’部额济纳土尔扈特,为康熙时东归的阿拉布珠尔台吉后特一部一旗,不设盟;青海土尔扈特,当年未曾西迁,而随和硕特部顾实汗徒牧于青海,为保兰阿噶勒琥、莽海及翁贵后裔,雍正三年(1725)分为四旗。
| 土尔扈特部银印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到达伊犁。清政府颁赐银印,以为褒奖。已发现十三方,均银质、方形、虎纽,印文为满文。给渥巴锡汗银印印文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土”。旁刻汉文“乾隆四十年九月”、“礼部造”字样。有八方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土喇河  又作土赖河、土拉河、图拉河。即今蒙古国境内的土拉河。明洪武五年(1372)李文忠败元太师哈喇章于此。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