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没藏氏  ①西夏党项族姓。②(?一1056)夏景宗元吴纪。原为大将野利遇乞妻,遇乞遭元吴诬杀后,与元吴私通,野利皇后发觉,使出居戒坛寺为尼,号没藏大师。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生子谅作,养于其兀没藏讹庞处。讹庞进为国相。次年,唆使元吴长子宁令哥杀元吴,复诛宁令哥,立谅柞为帝。因被尊为太后,与讹庞共专国政凡六年。其间与北宋、辽时战时和。性好佛,天佑垂圣元年(1050)役使兵民数万建求大寺。后被幸臣杀死。0(?一1061)夏毅宗谅诈皇后。没藏讹庞之女。讹庞谋乱被诛,亦遭达牵连被杀。



  盟长  官名。清代在内外蒙古、青海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规定若干个旗组为一盟,每盟设盟长、副盟长各一人,由理藩院于同盟各旗之札萨克(族长)及闲散王公等内拣选请旨简放。盟长总理一盟事务,会同各旗札萨克等办理旗下大事,每届三年并召集各旗会盟一次,清理刑名,编审丁籍,报送理藩院查核。此外,内札萨克各盟长每年春孕验看操练各族官兵一次,战时则负统一调动指挥之责。



  盟旗制  清代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于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间先于内蒙古,后逐步推及外蒙古及新疆、青海等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所属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所属喀尔喀四盟八十六旗,杜尔伯特二盟十五旗,土尔息特五盟十三旗,和硕特一盟三旗,青海额鲁特等一盟二十九旗。各旗大多以原有的鄂托克(小领地)为基础,仿照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建立,为清政府直接管辖下的蒙古地区基本的行政、军事编制单位。每旗由清廷从本旗王公及台吉或塔布囊内任命札萨克(旗长)一人掌办旗务、协理台吉二或四人协办旗务.并置管旗章京一人统管一旗之事、副章京一或二人分管一旗之事。旗下设佐领若干,凡旗众均编入佐领之下,以佐领、骁骑校各一人领之,平时生产,战时从征。此外,每六或五佐领,并设参领一人统辖。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但不是旗的上—‘级行政机构。每盟设“盟长、副盟长各一人,掌办本盟各旗会盟事宜及旗务。凡会盟,一般三年一次,任务是清理刑名和编审丁册,初由清廷特派会盟大臣前往主持,乾隆十六年后改由各盟自己会集办理,然后将所办事件报理藩院查核。盟旗制度加强了清廷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和控制,对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国家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加强了清统治者和蒙古贵族对旗民的剥削和压迫。



上3条  下3条


分类词表
ABC
DEF
GHI
JKL
MNO
PQR
STU
WX
YZ

检索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