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市  中原王朝以金帛或茶盐与边疆少数民族换马的互市场所。自西汉有互市以来,即有马之交易。唐贞观时,每匹马换一匹绢。玄宗时,准许突照定期在朔方军西受降城(今内蒙古五原西北)用马匹交换金帛,是为马市之始。元和时,开放陇州塞与吐蕃互市。先是市马之物以绢帛为主,后渐扩大到茶叶,回纥入朝常驰马市茶而归。宋仍唐制,神宗时改用茶叶交换马匹。南宋时推及西南某些少数民族。明水乐初,首肃设有同回族易马的互市。后又在辽东的开原南关、开原北关及广宁设三马市,分别与海西、建州女真,以及朵额三卫交易,以米、布、绢换马。后又增设清河、理阳、宽甸等处马市,专与建州女真交易。正统三年(1438)开大同马市,旋废。嘉靖三十年(1551),又开大同、陕边、宣府等处马市。在辽东以米、布、绢、农具等生活、生产用品换取马匹及人参、貂皮等;在宣府、大同,则以银换马。清顺治三年(1646),在张家口、古北口和陕北等处仍设马市,用茶换马。雍正年间停止,仅在四川边境同少数民族用盐换马。咸丰时,各地军队所需马匹统归自购,官设马市遂废。
| 玛木特呼里  清东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诸部总首领。乾隆二十三年(1758)定边将军兆惠迫剿准噶尔残部至布鲁特界,率东布鲁特全部投附清朝,并遣车里克齐、图鲁起拜等献牛羊搞军。
|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长期流传于民间,创作年代有八至九世纪、九至十一世纪、卜六至十八世纪诸说。内容主要通过本民族传说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嗣们的活动与遭遇,叙述古代柯尔克孜族抗击劫掠和争取自由的经历。经常被提及的民族有契丹、蒙古、卡尔玛克(准噶尔)、萨尔特(维吾尔)、满族等。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称玛纳斯奇。篇幅长短不一,一般是三部,即《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最多的有八部。中国搜集到的史诗有二十多万行。已出版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的译文片断。在国际上,史诗已有俄、德、英、法、土耳其、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文译本或其片断。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