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马家窑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又称甘肃仰韶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300一前2050年。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东北部和宁夏南部。一般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以马家窑类型最早,次为半山,马厂型最晚。陶器手制,陶质主要是夹砂和细泥两种,后者居多,常施红或黑色彩绘,图案以波浪纹、漩涡纹、同心圆纹、垂棒纹、蛙纹、菱形纹、平行线纹等为母题。器形种类较简单,主要有钵、瓶、盆、豆、罐、瓮等。生产工具以磨制较精的石器为主,常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刀和谷物加工器具等,陶、骨工具有纺轮、锥、针、簇、匕等。在首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遗址中,发现有青铜刀。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住半地穴式房屋。葬式流行单人屈肢葬。早期无葬具,半山类型柳湾遗址多有原始木棺。随葬品有装饰品、彩陶罐、瓮等陶器和粮食(粟)。遗址中常见猪、羊骨。马家窑文化,至少其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马可古儿吉思  (1446—1465或1466)又译蒙古勒克呼青吉斯、墨尔古尔格思、麻儿可儿、马儿可儿吉思、麦儿苦儿吉思、马儿苦儿吉思等。明代蒙古可汗。岱总汗脱脱不花幼子。景泰五年(1454,一说景泰三年)即汗位,号乌珂克图汗。明人称作小王子。后为权臣所杀。



  马市  中原王朝以金帛或茶盐与边疆少数民族换马的互市场所。自西汉有互市以来,即有马之交易。唐贞观时,每匹马换一匹绢。玄宗时,准许突照定期在朔方军西受降城(今内蒙古五原西北)用马匹交换金帛,是为马市之始。元和时,开放陇州塞与吐蕃互市。先是市马之物以绢帛为主,后渐扩大到茶叶,回纥入朝常驰马市茶而归。宋仍唐制,神宗时改用茶叶交换马匹。南宋时推及西南某些少数民族。明水乐初,首肃设有同回族易马的互市。后又在辽东的开原南关、开原北关及广宁设三马市,分别与海西、建州女真,以及朵额三卫交易,以米、布、绢换马。后又增设清河、理阳、宽甸等处马市,专与建州女真交易。正统三年(1438)开大同马市,旋废。嘉靖三十年(1551),又开大同、陕边、宣府等处马市。在辽东以米、布、绢、农具等生活、生产用品换取马匹及人参、貂皮等;在宣府、大同,则以银换马。清顺治三年(1646),在张家口、古北口和陕北等处仍设马市,用茶换马。雍正年间停止,仅在四川边境同少数民族用盐换马。咸丰时,各地军队所需马匹统归自购,官设马市遂废。



上3条  下3条


分类词表
ABC
DEF
GHI
JKL
MNO
PQR
STU
WX
YZ

检索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