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忽思  (1245—1317) 元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人。聂思脱里教士。约于至元十二年(1275),与师大都人列班骚马同赴耶路撒冷朝圣,至伊利汗国。十六年,被聂思脱里教长(驻报达)马儿腆合任命为汉地与汪古教区大主教,改名雅卜阿罗河,东还就职。适伊利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交战,道路不通,中途返回。十八年,马儿腆合死后,被众主教、教士选为新教长,称雅卜阿罗河三世。在位期间,得到伊利汗的支持,兴建教堂多处;与阿鲁浑汗同遣列班骚马出使欧洲,与罗马天主教建立联系。伊利汗合赞改奉伊斯兰教后,因他任教长,聂思脱里教派仍能受到保护。
| 马家窑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又称甘肃仰韶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300一前2050年。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东北部和宁夏南部。一般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以马家窑类型最早,次为半山,马厂型最晚。陶器手制,陶质主要是夹砂和细泥两种,后者居多,常施红或黑色彩绘,图案以波浪纹、漩涡纹、同心圆纹、垂棒纹、蛙纹、菱形纹、平行线纹等为母题。器形种类较简单,主要有钵、瓶、盆、豆、罐、瓮等。生产工具以磨制较精的石器为主,常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刀和谷物加工器具等,陶、骨工具有纺轮、锥、针、簇、匕等。在首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遗址中,发现有青铜刀。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住半地穴式房屋。葬式流行单人屈肢葬。早期无葬具,半山类型柳湾遗址多有原始木棺。随葬品有装饰品、彩陶罐、瓮等陶器和粮食(粟)。遗址中常见猪、羊骨。马家窑文化,至少其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 马可古儿吉思  (1446—1465或1466)又译蒙古勒克呼青吉斯、墨尔古尔格思、麻儿可儿、马儿可儿吉思、麦儿苦儿吉思、马儿苦儿吉思等。明代蒙古可汗。岱总汗脱脱不花幼子。景泰五年(1454,一说景泰三年)即汗位,号乌珂克图汗。明人称作小王子。后为权臣所杀。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