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  古西域国名。汉初,王治扦泥城(今新疆若羌,一说今新疆尉犁东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北岸)。地多沙碛,少田。民随畜牧逐水草,能作兵。国出玉,有驴、马、骆驼。昭帝元风四年(前77),汉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伊循城(今新疆若羌东米兰)。后属西域都护。东汉初,属莎车,并有小宛、戎卢、且末三国屡遣予入侍。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封其王为归义侯。前秦苻坚封其王休密驮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域诸军事、宁西将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设鄯善镇,“赋没其民,比之郡县”,任命韩拔为西戎校尉、鄯善王。镇守其地。隋大业五年(609),以其地置鄯善郡,统显武、济远二县。唐贞观中,康国大首领康艳典东来居此城,称“典合城”。上元二年(675),改为石城镇。
| 楼兰故城  古楼兰国都城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淖尔地区。1900年瑞典斯文赫定考察时,为中国维吾尔族向导爱迪克首先发现。城垣近方形,周长l公里,面积10万多下方米。风蚀严重,民居、寺院、官署遗迹仍可辨析。出土汉钱、晋简、铜旅、陶器、木器。城郊汉墓中出土过大量精美丝毛织物。四世纪中叶以后渐废。
| 卢水胡  古族名。因世居卢水(今青海西宁西)得名。最初见于《后汉书·西羌传》。出土的建武六年(30)居延汉简亦有相同记载。其族源:一说为小月氏;一说为羯胡;一说为杂胡,主要部族是匈奴。西汉时分布于张掖郡南,为张掖属国都尉所辖。东汉初,一部分越祁连山进入涅水流域,与羌、月氏错居。邓训收养其中少年健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称义从胡。其大部分仍在张掖郡南。东汉末年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起兵于河西。魏晋时散居西北各地。十六国时,张掖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后秦建初元年(386)关中卢水胡人郝奴起兵称帝于长安;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郝温起兵于杏城;同年,盖吴又起兵建立政权,寻为魏军击败。南北朝后,分别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