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  明清蒙古部名。明时蒙古六万户之一。以驻牧于喀尔喀河流域得名。
入清称喀尔喀者有三:
(1)旧喀尔喀。归附后金最早,编入蒙古八旗。
(2)内喀尔喀。顺治十年(1653)设喀尔喀右翼旗,隶乌兰察布盟,嘉庆间有佐领四。康熙三年(1664)设喀尔喀左翼旗,隶昭乌达盟,嘉庆间有佐领一。
(3)外喀尔喀,即外喀尔喀四部。原为七部,分左右翼,后并为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三部。清祟德三年(1638),外喀尔喀三部岁献九白之贡。康熙三十年(1691),圣祖在多伦诺尔主持会盟,喀尔喀三汗部归附清廷,亦仿内蒙行政体制,编为外札萨克。雍正三年(1725),从土谢图汗部分出赛音诺颜汗部,遂成四部。参见“外蒙古”。
| 喀喇沁  清内蒙古部名。明称哈刺嗔。明属朵颜卫。后金天聪二年(1629)归附后金。祟德元年(1636)设右翼旗,顺治五年(1648)设左翼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设中旗。嘉庆间,有旗有佐领四十四,左旗有佐领四十八,中旗有佐领五十一。牧地在今河北平泉北。三旗均隶卓索图盟。
| 喀鲁伦巴尔和屯盟  清外蒙古诸盟之一。以会盟地在喀鲁伦河巴尔和屯,故名。隶理藩院。辖喀尔喀东路车臣汗部二十三旗。东接黑龙江将军辖界,北邻俄国,南接锡林郭勒盟,西邻汗阿林盟。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