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吉刺  又译弘吉列、晃吉刺、雍吉刺、雍吉烈、瓮吉刺、翁吉刺惕。蒙古迭儿列斤部之一支。《辽史》译为王纪刺,金代称广吉刺或光吉刺,散居于额尔古纳河、呼伦和贝尔湖以东地区。成吉思汗幼年同弘吉刺别部字思忽儿的首领特薛禅之女定亲。成吉思汗降服弘吉刺各部,封特薛禅之子按陈、孙赤窟等分长弘吉刺三干户。元太祖九年(1214),按陈等分得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领地,成为漠南五投下之一;相约“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历代皇后多出此族。元世祖时,.弘吉刺部主于冬夏营地建应昌、全宁城,后改为两路;赤窟后人昌吉珊马,迁到西宁州分地。
|
红山文化  东北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时属热河省)红山发现,2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距今约六千年。主要分布于西辽河流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平原的过渡地带。陶器主要有两种,一是火候较高的泥质红陶,多彩绘;一是火候较低,质地粗松的夹沙褐陶。多留纹或划纹。器型有钵、碗、豆、小口罐、直筒形罐等。石器有打制、磨制、琢制和细石器等类,生产工具有石镞、石刀、叶形石铲和谷类加工具等。玉器有壁、环、箍形器和各种玉饰,—种卷曲的玉龙具有特色。1981年在辽宁凌源、建平间牛河梁还发现墙壁彩绘的建筑遗迹以及泥塑人像和动物像。原始农业有一定的发展,畜牧和狩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出土有鹿、獐、猪、羊等骨骼。学者认为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关系比较密切。
|
后金  明末女真族所建政权。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天命三年(1618),以“七大恨”为借口,兴兵征明,攻取抚顺等。萨尔济一战。摧毁明军四路进攻,继而合并海西四部中最后一部叶赫。辖区东至海,西达辽边,北起嫩江,南抵鸭绿江。六年,进入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十年,自辽阳东京城迁都沈阳。次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中负重伤而死,第八于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颁布农业法令,吸收汉族文化。设八固山额真,废三大贝勒分直制,并仿明制设六部。皇太极自掌三旗(正黄、镶黄、正蓝),天聪六年(1632)削弱诸王分权制,集大权于—身。九年,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次年,去汗号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大清政权的建立和不断向四周扩展,为夺取中央政权,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