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盟  宋、金夹攻辽的盟约。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童贯使辽,燕人马植私见童贯,说以取燕之策。贯载之南归[一说马植于政和五年奔宋),荐于朝,改姓名为李良嗣。他献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共灭辽国之策。五年,金既建国,声势日盛。重和元年(1118),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以买马为名,自登州过海至辽东半岛,与金磋商。宣和二年(1120),宋遣马植、马政先后使金,双方约定:金兵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兵攻取燕京(今北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地,以献纳于辽的岁币献纳于金。金太祖口头允许宋收复地包括西京(今山西大同)及平(今河北卢龙)、营(今河北昌黎)等州。史称“海上之盟”。
| 海西女真  一作扈伦四部。明人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因松花江大屈折处在元代称海西,故名。明中叶后,各部南迁,形成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四部。社会经济有较快发展。从事农业辅以畜牧、狩猎业。有专业铁匠,能将输入铁器加工制成兵器或生产工具。明设羁縻卫、所,各部首领均受明封号,分别授予都督、都督金事、都指挥、干百户、镇抚等职,并给予印信、敕书、冠带。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四十七年间,先后为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兼并。
| 汗阿林盟  清外蒙古诸盟之一。以会盟地在土拉河南汗阿林山,故名。隶理藩院。辖土谢图汗部二十旗。东界喀鲁伦巴尔和屯盟,西界齐齐尔里克盟,北邻俄国,南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