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  高昌都城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47公里处。北依火焰山,南凭大漠,源白天山的木头沟水绕流城下。城分三重,外城方形,内城居外城中部,宫城居北,尚存建筑台基多处。外城西南角有大型寺院遗迹,占地1万多平方米。汉为高昌壁,前凉置高昌郡,北魏至唐初为高昌国王都,唐置西州,高昌回鹊时为亦都护治所,为古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存遗迹主要为高昌回鹘时期遗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高昌国  ①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据有其地,次年自立为凉王,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阅伯周为高昌王,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 481年高车灭阚氏,立敦煌人张孟明为王。国人杀孟明,立马儒。497年,儒通使北魏,欲求内迁。国人不愿‘杀儒,立右长史金城榆中人麴嘉,是为高昌麴氏王朝之始。都高昌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疆域初只有原高昌郡地,450年西并车师国,始全有吐鲁番盆地;其后逐渐扩大,至麴氏盛时,南接河南(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西次龟兹(今库车一带),北邻救勒(在天山北麓)。境内多汉魏以来屯戍西域的汉人后裔,语言风俗、制度与中原大同小异。居民务农、养蚕、植棉,亦事畜牧。世代臣服于北邻游牧族柔然、高车及突厥。麴氏共传九世十王一百四十四年,于唐贞观十四年(640)为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昌州,后改名西州。②公元九世纪中叶回鹘西迁,其中一支占据古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区,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简称高昌。辖境西包今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阂。居民从事农牧。十至十一世纪,与五代及北宋有密切的贸易关系。十二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十三世纪初叶归附蒙古,中叶后成元朝直辖地。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
| 高昌回鹘  即西州回鹊。因其首府设在汉高昌壁(今新疆吐鲁番东),即唐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