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省  元十一行省之一。中统二年(1261),立行省于中兴府(治今宁夏银川),称西夏中兴行省(或称中兴行省、西夏行省)c至元三年(1266)罢,改置宣慰司,直隶于中书省。八年,再立。十年,罢行省,以其地为安西王忙哥刺属领,由王相府统治。十八年,复立行省。同年,分立行省于甘州(今甘肃张掖)。二十二年罢甘州行省,只置宣慰司,隶于中兴行省。二十三年,移行省治甘州,称甘肃行省。二十一年,分立行省于宁夏路(至元二十五年以中兴府改)。元贞元年(1295),罢宁夏行省,以其地并入甘肃行省。辖七路、二州,辖境包括今甘肃、宁夏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 甘肃仰韶文化  即“马家窑文化’。
| 甘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以西凉州改名。因境内甘峻山得名;一说地多甘草,故名。治水平县(隋改为张掖县,今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嘉峪关市以东弱水上游。其后屡有伸绍。唐永泰二年(766)地入吐蕃,大中后为回鹘所据,甘州回鹘牙帐驻此。北宋天圣六年(1028)又入西夏,称宣化府。蒙古复为甘州,至元元年(1264)升为甘肃路,八年改为甘州路。地当河西咽喉,水土良沃,唐时“屯田广夷,仓庾丰衍,瓜、肃以西,皆仰其挥”。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