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真  满语,意为主、主人、主子、君主、宗主、皇帝。一作厄真、阿真、额巾,均同音异译。官名。原为阿哈(奴仆)的对称。后金时,八旗组织中有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梅勒额真(副都统)、固山额真(都统),又有巴雅喇甲喇额真(护军参领)、巴雅喇额真(护军都领)等。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修改八旗官名,除固山额真外,其余额真均改为章京。清雍正元年(1723)规定,额真之意为主,不应用作官名,改固山额真为固山昂邦。蒙古语中也有额真(《元朝秘史》写作额毡),其意义与满语同。
| 厄鲁特营  清携眷驻防新疆之蒙古八旗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将热河厄鲁特蒙古诸部组营,移牧伊犁。分左右两翼:左翼为乾隆二十三年迁出之达什达瓦部五百多人;右翼为乾隆二十五年陆续招抚的其他各部,乾隆三十七年将士尔扈持内安插伊犁之沙毕纳尔八百余人并入右翼。左翼为上三旗。驻符克斯、察林、塔玛哈一带;有翼为下五旗,驻霍诺海、崆吉斯、哈什一带。设领队大臣一员;两翼各设总管、副总管;八旗各设佐领、骁骑校。游牧种地自食,并司官牧厂。屯田二十处,辖卡伦二十五处。
| 鄂尔多斯  清内蒙古部名。明称袄儿都司。属察哈尔。领主为达延汗孙衮必力克后裔。天聪九年(1635)归附后金。顺治六年(1649)设右翼前旗(亦称乌审旗)、右翼中旗(亦称鄂托克旗)、右翼后旗(亦称杭锦旗)、左翼前旗(亦称准噶尔旗)、左翼中旗(亦称郡王旗)、左翼后旗(亦称达拉特旗)六旗。乾隆元年(1736)增一旗,共七旗。嘉庆间佐领数:右前旗四十二、右前末旗十三、右中旗八十四、有后旗三十六、左前旗四十二、左中旗十七、左后旗四十。隶伊克昭盟。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