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盟  旧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即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四盟。卓索图盟于1950年撤销,划归热河辽宁、内蒙古三省区(热河于1955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辽宁)。
| 东突厥  古国名。隋开皇二年(582),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处在阿尔泰山以东的东突厥,由沙钵略可汗统率。因其地在漠北,故又称北突厥。东突厥自汗国分出后,境内数可汗互争雄长,各部离异,复遭天灾,遂为西突厥所迫,向隋求婚,纳贡称臣,并迁居漠南。隋末中原大乱,汉人投之者颇多,国势复盛。唐初。颉利可汗立,时扰边境。后以重敛各部,内外多叛。贞观四年(630),为唐军所灭,以其地为六州,置云中、定襄二都督府以统之。永淳元年(682),颉利可汗疏属骨咄禄复起,自称颉跌利施可汗,重建东突厥汗庭。亦称’后突厥。后数世,与唐虽时有冲突,然贸易往来不绝,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天宝三载(744),因内乱及生产破坏,为回纥等部所灭。前后共历一百六十余年。
|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称东乡回、东乡蒙古等。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东乡,故名。十三世纪末,镇抚陕、甘、宁、川等地的元西北宗王安西王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属下蒙古人大部相从。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也大批聚居西北。十四世纪初,元成宗死,阿难答谋夺权,被杀,属下纷纷逃至东乡。与色目人、蒙古人及汉、藏等族长期相处,逐渐融合成为东乡族。一说该族是成吉思汗时被安置在东乡的中亚、波斯工匠,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而成。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反抗统治者的斗争。中日甲午战争时,东乡族士兵曾随甘军入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勇抵抗侵入北京的八国联军。人口373669人(1990年)。以农业生产为主,无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