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至王  北魏时邓至羌部首领像舒治自称邓至王。北魏亦以此封号授之。
| 狄  ①作翟,通假作易。古族名。先秦时分布在北方,以游牧为业。《礼记·王制》谓:“北方曰狄。”(国语·晋语):“当成周者……北有燕、卫、狄……。”春秋时之狄,包有赤狄(《左传·宣公三年))、白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长狄((左传·文公十一年》)等。狄之种姓甚多,故有“众狄”之名(见《左传·宣公十一年》)。大都活动于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之间。春秋时狄势最盛,曾灭邢、灭卫、灭温;西侵周、郑;东侵齐、鲁为当时华夏之劲敌。白狄一支鲜虞曾于春秋来年建中山国,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又战国时“戎”与“狄”可以互称,如晋文公重耳之母为大戎狐姬。有时又称“狄”。(见《左传·僖公五年》、《史记·晋世家》);(古本竹书纪年》称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又谓“俘二十翟王”,足证“戎”、“狄”二字在民族史上不能严格区分。②古邑名。在今山东高青东南。战国齐邑。《战国策·齐策六》:“田单将攻狄。”即此。
| 敌烈  古部落名。亦作敌烈德、迪烈得、迪列子等。辽时力量强大,分布于今克鲁伦河及呼伦贝尔湖一带。东邻乌古部。辽天显五年(930)后,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辽先后置敌烈部详稳、节度使等官及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统之。辽保大四年(金天会二年,1124)降金。以牧业为主,亦从事渔猎。有初步农业、手工业。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