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正府札鲁忽赤  官名。蒙古国时,置礼鲁花赤(断事官)会决庶务。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置二贝,累增至十三员,后为大宗正府正官,从一品。世权朝增至四十六贝。后稍有减少,定制设四十二员,以诸王—人为长,称大亲正府也可札鲁忽标,其余均来自皇帝位下及诸土投厂。掌理断怯薛及蒙古各部诉讼事务。
| 丹珠尔  元代藏文大藏经两组成部分之一,意为论部。元沙鲁寺高僧布思端编订,成于十四世纪中叶。今留传德格版共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包括经律的义理和注疏、密教仪轨和五明杂著等。分赞颂、咒释、经释、目录四大类;其中经释又分中观、经疏、瑜珈、小乘、本生、杂撰、因明、声明、医明、巧明、世论、藏地著述十二小类及补遗等。除经律论外,还包括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知识,是研究佛学和藏族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
| 单于  匈奴最高首领称号。全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撑犁”为“天”,“孤涂”为“子”,“单于”为“广大”之意。简称“单于”。西汉五凤元年(前57)匈奴一度分裂,五单于并立。东汉初,匈奴南北分裂,乃有南单于、北单于。王莽篡汉,对匈奴采歧视政策,一度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恭奴善于”。两晋时,入居内地之匈奴、鲜卑、揭、氏、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首领多自称或被中原王朝封为“大单于”。十六国时,也有以皇太子或宰相摄领“大单于”的。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