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  又称破格那、沛汗、判汗、怖捍、钹汗、拔仟那、跋贺那。古西域国名。有谓即古渠搜国。汉时王治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属邑大小七十余城,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居民从事农牧业,种稻麦,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商业也较发达。西汉建元二年(前139)通西域,至其地。太初四年(前101),贰师将军李广利伐之,宛人斩其王毋寡以降,汉更立昧蔡为宛王,取汗血马归。后岁余,宛贵人相与杀昧蔡,立母寡弟蝉封为宛王,遗其子人质于汉。后属西域都护。东汉时曾附居于莎车。晋武帝太康六年(285),遣使杨颢拜其王蓝反为大宛王。蓝庾久其干摩之立,献汗血马。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以其地渴塞城置休循州都督府,授其王为刺史。开元二十七年(739),其王阿悉烂达干助唐平突骑施吐火仙,受唐封为奉化王。天宝三载(744)改其国号为宁远。玄宗以外家姓窦氏赐其王,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妻之。清为浩罕汗国地。
| 大斡耳朵  成吉恩汗第—宫账。地名曲雕两兰(又译库铁乌阿剌里、阔迭额则刺勒,蒙语阿兰意为荒岛.指两河合流处之间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温都尔汗西、克鲁伦河与臣赫尔的合流之间的多伦孛勒答山山旁。元太宗、究宗和泰定帝的即位大典都在此举行。(元朝秘史)一书也在此写成。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近祖命孙晋王甘麻剁居守,统领漠北地区。又元世祖的第一宫帐,也称大斡耳朵。
| 大夏  中亚古国名。其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系张骞首次西使亲临的大国之—,都阿姆河南岸之蓝市城(BALKH,今阿富汗北部巴尔克附近)。时该国已为西迁之月氏人征服。据(汉书)和(后汉书·西域传),月氏于其地分置五部翁侯。一说大夏即西史所见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说该王国在月氏西迁前已亡于吐火罗人,故“大夏”应即“吐火罗”之异译,后说近是。2古族名。初分布于祁连山超东地区。《逸周书·王会》载,周成王时,曾参加成周之会,并以“兹白牛”为献。后一部东迁今山西中部和北部的白狄居住区;另一部西迁,居于昆仑山脉之北。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