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察哈尔部统  官名。是清朝管理内蒙古的大员之一。康熙十四年(1675)设口外游牧察哈尔八旗,设总官、副总管等统带,属在京蒙古都统兼辖。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置都统,驻张家口,掌察哈尔之军政及察哈尔八旗—(原为察罕诺门部及喀尔喀额鲁特部)游牧之事。副都统辅佐都统办事。其下有总管、副总管、参领、副参领、骁骑校等官。察哈尔都统所属,有游牧处,设理事官八人,每旗一人管游牧之事。



  察合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辖境自天山南路(北路也有一部分)直至今呵姆河、锡尔河间广大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水定镇西北),东部地区居民主要为畏兀儿人,大都使用粟特字母拼写的古回鹘文;西部突厥语系各族,主要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突厥文,俗称察合台文;河中地区通行波斯文。居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部分崇奉佛教和基督教。农耕区及城市由蒙古大汗直接委官治理。原有蒙古族人八千户,主要居住于草原地区,从事畜牧业,讲蒙古语。

1242年察合台死,汗位由其长孙合刺旭烈兀继承。及贵由即大汗位,又命也速蒙哥承袭。蒙哥继袭汗位后,合刺旭烈妻兀鲁忽乃哈屯乘机杀也速蒙哥,专擅国政。1260年,忽必烈继为大汗,遣阿卜失哈往主其事,途中为阿里不哥部将拘捕,别令阿鲁忽为其汗。阿鲁忽取得察合台全境后,不愿再服从阿里不哥而听命于忽必烈。忽必烈令辖自阿尔泰直至阿姆河间各部落。

1264年阿鲁忽死,合刺旭烈子木八剌沙继位。忽必烈令木秃坚孙子八刺为之助,以御海都。但八刺在骗取信任后却将木八刺沙罢黜,并同海都勾结,与元军对抗。

1303年,八刺之子都哇,海都之子察八儿约共归服元朝。

在怯别统治时,汗国在火州(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哈拉和卓附近)地区已建立起巩固的统治,并于其地设置亦都护,但政治中心却已西移,他在那黑沙不附近建筑了一座名为哈儿昔(意为宫殿)的城市,又实行倡导农业、铸造钱币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可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汗国在怯别死后不久便走向分裂。各地贵族纷纷割地自雄,选立自己的汗。

14世纪中叶,秃黑鲁帖木儿(1347—1363)在杜格拉特部异密布拉吉(一译播鲁只)拥立下称汗。晚年汗国基本恢复统一。他派自己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总督,擢用渴石人巴鲁刺思部的帖木儿为其参谋,又在汗国东部推广伊斯兰教。但统一时间并不长,他死后各地又相继发生动乱。帖木儿也乘机起兵,并于1365年打败也里牙思火者的军队。1370年夺取撤马尔罕,使河中地区脱离察合台后王的统治,于其地建立帖木儿汗国,史称之为中亚“帖木儿帝国”。

与帖木儿举兵发动骚乱差不多同时,异密布拉吉之弟哈马儿了(一译怯马鲁丁)在东部察合台地区也起而作乱,蒙古贵族和中亚帖木儿纷起反对。自1375年起至1379年,帖木儿曾先后五次出兵击哈马儿丁,给哈马儿丁以重大打击。

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布拉吉之子忽歹达拥立秃黑鲁帖木儿子黑的儿火者(1383—1399)为别失八里的察合台汗。自是以后,东部察合台便一直为其遗裔所统治。

徙居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由于长期与中亚各族人民共同生活,这些人后多改讲突厥语,改奉伊斯兰教,并走向定居,与维吾尔族和中亚各族人民融合。只有少数仍保留着自身原有的风俗。

  察合台人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及十四世纪初察合台汗国西部突厥化蒙古人。以居住于察合台封地得名。察合台封地初仅有西辽地区,后合并窝阔台封地,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以东地方,形成东西两部,西部包括河中地区,其地蒙古游牧民逐渐突厥化,并自称为“察合台”;东部包括今新疆地区,其地蒙古游牧民自称为“蒙兀儿”。东部称西部游牧民为“哈刺瓦纳”,西部称东部牧民为“扎答”。



上3条  下3条


分类词表
ABC
DEF
GHI
JKL
MNO
PQR
STU
WX
YZ

检索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