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步鹿真  (?一414) 柔然可汗。斛律侄。北魏神瑞元年〔414)逐斛律自立,旋为大檀所杀。



  藏巴汗  明末西藏后藏地方统治者称号。始于辛夏巴才旦多吉自称。才旦多吉原为后藏统治者仁蚌巴家仆,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乘仁蚌巴居民暴动,取代仁蚌巴政权,在三竹节寨(今日喀则)建立统治,自称藏堆杰布或第悉藏l,意为“后藏人之王”(汉籍作藏巴汗)。其后数传,皆袭此称。历任皆祟奉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压制格鲁派(黄教),并得到噶玛派活佛和喀尔喀蒙古部封建主的支持。第二、第三两任汗曾先后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四十六年派兵入前藏,打击格鲁派。祟帧十五年(1642),格鲁派首领达赖五世引和硕特蒙古部固始汗兵入藏,执杀第四任汗丹迥旺布,此政权遂被推翻。



  藏传佛教  又作“西藏佛教”,俗称喇嘛—(藏语“上师”之意)教。佛教之一支。公元七世纪(约当于唐初),大乘佛教传入西藏。至八世纪时,经赞普墀松德赞大力倡佛,佛教在西藏获得较大发展。九世纪中叶,赞普达磨(又作朗达玛)禁佛,佛教势力受挫,西藏佛教史谓之“前弘期”。公元十世纪后期(宋初),在新兴封建领主的扶持下,佛教分别从青海多康(今西宁一带)、西藏纳里速(今阿里)传入卫藏地区,西藏佛教进入“后弘期”。此时期之佛教在前弘期与本教相互斗争、相互融汇的基础上,已具浓重地方烙印,被称作喇嘛教。其主要特点为采用本教神抵和仪式;与地方寺院势力联系紧密;僧俗一体,政教不分。地方实力集团首领往往入教为僧;活佛转世制度化等。十一世纪中叶(北宋中叶),藏传佛教日益发展成熟并分化出宁玛(红教)、噶当、萨迦(花教)、噶举(白教)等大教派及希解、觉域、觉囊、夏鲁等小教派。十三至十七世纪,萨迦派、噶举派在元、明王朝扶持下,先后执掌卫藏地方政权。十五世纪初(明初)宗喀巴实行宗教改革,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兴创格鲁派(俗称黄教),并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清代独尊格鲁派,并于顺治十:年(1653)和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使其执掌西藏政教大权。



上3条  下3条


分类词表
ABC
DEF
GHI
JKL
MNO
PQR
STU
WX
YZ

检索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