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布里雅特  亦作不里牙惕。蒙古部落名。初见于(蒙古秘史),居贝加尔湖周围,属林木中百姓,以狩猎、采集和畜牧业为生。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大军征服,归属蒙古。明初服属于瓦刺。达延汗时,其一支加入永谢布万户。明末清初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车臣汗等部属民。



  布鲁特  准噶尔语音译,意为高原人。清代对柯尔克孜族的称呼。最初居叶尼塞河上游。史称坚昆、鬲昆、黠戛斯、吉利吉思、乞儿乞思等。后逐渐转移至西部天山地区。分东西两部,天山以北称东布鲁特,以南称西布鲁特。受邻近准噶尔部侵扰及统治甚久。参见“柯尔克孜族”。



  布特哈  亦作布特罕。满语,汉译渔猎或打牲之意。清代对打牲部落的总称。北起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西北境,达额尔古纳河,东至日本海。主要有索伦(今鄂温克族)、达斡尔、鄂伦春、赫哲、费雅喀等部。清康熙时设布特哈总管衙门于嫩江西岸宜卧奇(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光绪二十年(1894)升总管为副都统。徙治嫩江东岸博尔多站(今黑龙江调河)。十二年后裁。以嫩江为界,划分为东、西两路,仍各设总管,分驻博尔多和宜卧奇。宣统二年(1910)于东布特哈置讷河直隶厅,1915年于西布特哈置布西设治局。



上3条  下3条


分类词表
ABC
DEF
GHI
JKL
MNO
PQR
STU
WX
YZ

检索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