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封贡  明隆庆年间调整与蒙古关系之事件。嘉靖以来,蒙古鞑靼土默待部不断攻扰明朝西北地区。隆庆四年(1570),土默待首领俺答夺取袄儿都司所聘之女三娘子,并以孙把汉那吉所聘女补偿。把汉那吉愤而降明。俺答遂执明叛逃者赵全等来献,并请封王,进贡互市。总督王祟古疏请承允,得大学士高拱、张居正支持。五年,封俺答为顺义王,其子弟封都督等职,允许通贡。九月,互市于大同得胜堡、新平堡及宣府(今河北宣化)张家门等地。自此,汉蒙贸易不断。俺答死后,其妻三娘子两次下嫁俺答子孙,继续与明朝友好通贡,受封忠顺夫人。
|
俺答汗  (1507—1582) 或译谙达、安滩、阿勒坦汗,亦称索多汗、葛根汗等。明代蒙古达延汗之孙,赛那刺次子。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住牧于丰州滩(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嘉靖初崭露头角,与兄麦力艮屡次向外用兵。麦力艮死后,势力日强,控制蒙古右翼,将察哈尔宗主汗迫往辽东。西征瓦刺各部,进至漠北,又进取青海,行兵西藏,势力大为扩张。极力主张与明朝通贡互市,屡次向明朝派遣使者,均被拒绝。嘉靖二十九年(1550)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次年迫明帝开马市于宣府、大同等地,旋因明朝不肯满足其扩大贸易要求而闭市。隆庆四年(1570),其孙把汉那吉降明,遂与明开始和谈,以亡入所领地区之赵全等九人换回那吉。五年明封之为顺义王,授其下属首领以都督、指挥等职,并议定互市条款,从此打开明蒙间数十年的和平友好局面。又进一步收留大批北徙汉人开发漠南地区,建筑板升,奖励农耕,发展手工业。万历三年(1575)建成呼和浩特城,明帝赐名归化。六年,赴青海与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会谈,赠索南嘉措以“达赖喇嘛”之号,达赖喇嘛赠以“转干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尊号。归后于呼和浩待修建喇嘛寺,八年寺成,明帝赐名弘慈。藏传佛教在其扶持下开始广泛传入蒙古,予后世以深远影响。死后子辛爱嗣顺义王。
|
俺答汗传  书名。又称《阿勒坦汗传》、《转轮阿勒坦汗传》。作者佚名。据书中作者所云,本书依据达云恰的《宣扬转轮阿勒坦汗家族的宝鉴传》修成。达云恰,名脱脱,又称恰台吉,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阿勒坦汗)义子,多次出使明朝,亲历了俺答汗和三娘子两个时期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变革。成书于十七世纪初,距达云恰去世(1591)不久,早于《蒙古源流》。全书以编年体、蒙语韵文(迄今仅见的蒙古韵文史籍)较详记述俺答汗生平事迹及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其纪年可与同时代汉文史料相印证,所载史实亦较同期蒙汉文史籍翔实,是研究明代蒙古、蒙古喇嘛教史和蒙古语文的重要文献。有蒙文抄本。198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蒙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