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庄帝  (507—530) 即元子攸。北魏皇帝。公元528—530年在位。鲜卑族。彭城王勰第三子。幼侍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封长乐王,位侍中、中军将军。武泰元年(528),以胡太后毒杀孝明帝,被尔朱荣立为帝。因荣遥制朝政,树置亲党,乃于永安三年(530)趁荣入谒时杀之。十二月.荣从子尔朱兆起兵复仇,将他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旋被缢杀于三级佛寺。溢孝庄帝。庙号敬。
| 北魏宣武帝  (483—515) 即元倍。或称拓跋恪。北魏皇帝。公元499—515年在位。鲜卑族。孝文帝次子。太和二十三年(49g)即帝位,时年十六,由咸阳王元撂、尚书令王肃等六人辅政。景明二年(501)亲政。疏远宗室,委事外戚高肇,先后诛杀元搐、元胡、元愉诸王。在位期间,朝纲不振,财力日乏,政治腐败,祟盛佛教。吏部标价卖官,贵威生活奢廖,攻梁常遭失败,吕苟儿、法庆等相继起事,北魏遂由盛转衰。卒谥宣武帝。庙号世宗。
| 北元  明朝建国后对漠北元朝残存政权之称。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走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与明对抗。次年,明军再克开平,顺帝败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以西)。其将王保保据定西(今属甘肃),为明边患。三年明进军应昌,未至而顺帝已死。太子爱献识里达腊退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改元宣光,是为昭宗。十一年,昭宗死,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立,改元天元。自此后,部属纷争,五传军坤帖木儿,均为部属所杀。鬼力赤自立为可汗后不再有帝号国号,恢复原部落名号而称鞑靼。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