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节闵帝  (498—532) 亦称前废帝。即元恭。北魏皇帝。公元531—532年在位。字修业。鲜卑族。广陵王羽之子。正始中袭爵,任给事黄门侍郎。以元叉擅权,托称病,居龙花佛寺。孝庄帝时,或谓其将有异图,遂逃匿,执获后以无状见免。公元531年初,尔朱世隆拥以为帝。年号普泰,寻为远相高欢所废,532年为元修鸠杀。后西魏追谥节闵帝。
| 北魏明元帝  (392—423) 即拓跋嗣。北魏皇帝。公元409—423年在位。鲜卑族。道武帝长子。天赐六年(409)即位,时年十八。注意笼络汉族士人,命使者巡求情彦及先贤世官。屡变官制,以适应统治,重视农业生产。水兴五年(413),置新附民于大宁川(今河北张家口),给农具,计口授田。神瑞二年(4t5),从崔浩计,分云中、代郡灾民尤贫者至冀、定、相诸州就食。泰常七年(422),攻末,占究、青二州。为御柔然,修筑自赤城(今属河北)至五原(今内蒙她头西北)二千余里长城,设镇戍。好览史传,曾补汉刘向《新序》、《说苑》所缺,撰《新集这》。卒溢明元帝。庙号太宗。
| 北魏太武帝  (408—452) 即拓跋焘。北魏皇帝。公元423—452年在位。字佛狸。鲜卑族。明元帝长子。泰常八年(423)即位,时年十六。因柔然屡犯边境,亲自率军迎敌,击破柔然。神庸二年(429),又亲征柔然,直抵可汗庭,高车族三十余万人纷纷归附,国力大增。此后,攻灭夏、北燕、北凉,于太延五年(439)一统北方。信用以崔浩为首之汉族官僚,将八部纳入尚书省。祟奉道教,尊寇谦之为天师。太平真君六年(445),镇压卢水胡人盖吴起事。次年,下诏灭佛。十一年,大举南攻宋,于瓜州等地大肆杀掠,遭顽抗而被迫退兵。复以“暴扬国恶”之罪杀司徒崔浩及其戚族、届吏。正平二年(452),为中常侍宗爱所杀。谥太武帝。庙号世祖。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