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达呼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与鄂温克、鄂伦春、蒙古、汉、哈萨克等族长期杂居,关系密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除少数人会蒙文外,大多数人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畜牧、猎业。解放后,建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 达延汗(约1474—1517)  又译歹颜哈、答言罕,均为大元汗的异译。原名把秃猛可,汉译巴图蒙克。明代蒙古可汗。孛罗忽济农之子。成化十六年(1480)七岁时即汗位,号达延汗。明人因其年幼称作小王子。正德初,先后消灭以亦不刺冈、亦思马因等为首的割据势力,统一东蒙古各部,结束百年来异姓赛特专权、内讧和封建割据的局面。继之,将东蒙古划分为左、右两翼,各设三个万户,分封诸子为领主。对蒙古的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卒年约四十四岁。因诸史料记载不一,史学界对其本名、生卒年、即位年及一些经历,尚有不同看法。
达庄论 篇名。三国魏阮籍著。系阐发庄子思想的论文,故名。旨在“叙无为之贵”((晋书·阮籍传)),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天地者有内,故万物生焉”,即自然能包容一切,天地万物自然实为同一,它们“混一不分,同为一体,得失无闻”,没有差别,亦毋需计较差别。人则应顺其自然,以保自然之性而养自然之神,宣称“至人者,恬于生而静于死。生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离”,反对名教对自然的破坏。收入《阮嗣宗集》。
| 大鲜卑山  古山名。即今内蒙方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段,托跋鲜卑发源地。1980年予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麓嘎仙洞内,发现拓跋氏祖先石室。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