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  古族名。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前176年)间,遭匈奴攻击,大部分人迁塞种地区(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 杂泛差役
杂泛差役,元代力役与职役的通称。元代差役有里正、主首、坊正、隅正和仓官、库子等名目,力役需要随时徵调,按各户的丁力资产情况摊派,定期轮换。有些项目只限于富户,实行户等制的地方是上户或上、中户。有的项目则先派富户(上户),而后到中、下户。元成宗之后,南方实行「随产定役」,即按土地或税粮数分摊,有一石之田,当一担之役。元初,军、匠、站、儒、医、僧、道、盐户等都可免当杂泛差役,只有民户承担。元成宗时,诸色户计都要承担,只有远戍边地的军人和特出的站户可免除。后免除杂泛差役的范围又有所扩大。  
| 杂剧
杂剧,元戏曲的主要剧种,在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在山西、河北一带流行,又称北曲。剧本以唱为主,唱词每折(幕)由同一宫调的套曲组成,句尾入韵。主要由一个演员(正末或正旦)为主唱到底,其角色有科(动作)、白(念词)相配合。主要角色多由女演员担任。一剧分为四折,剧前或各折间可加楔子。剧本内容广泛,包括历史传说和当代的社会生活。元灭宋后,杂剧传到江南,在民间极为盛行。据统计,元代有剧作家二百余人,剧目百余种,现存剧本一百五十余种。最著名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明人藏晋叔编《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收录有大量剧本。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