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畜节  也蒙古语称玛力音新敖如鲁呼,也可译作“迎春宴会”,是蒙古族牧民很早以来的传统习俗。蒙古族同胞是游牧民族,爱畜如子。正月里给人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忘给牲畜过新年,来期望畜群繁盛,为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
|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简称行省。蒙古国时期,沿用金朝制度,地方有大的军事行动,朝廷派大员在其地设立行省管理军民事物,但属于临时性机构。元朝建立后,设立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因幅员辽阔,各地分设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分司派出机构进行管理。原以中书省长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处中书省事。以后行省成为管辖一定地区的常设地方机构,具有很大的权限,总领这一地区的钱粮、兵事、屯种、漕运等军政重要事物。元朝先后设立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行省。随后,行省即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最高长官为丞相,通常仅设平章政事两员,秩从一品。在十行省外,因军政需要,元廷还曾设过若干临时行省。
   | 匈奴  中国古族名。亦称胡。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南下攻扰,汉朝基本上采取防御政策。武帝时,对匈奴转采攻势,多次进军漠北,匈奴受到很大的打击,势力渐衰。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次年来朝。其后六七十年间,汉与匈奴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八年)分裂为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北匈奴于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击败,部分西迁。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