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伯、席伯、席北。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辽宁省沈阳、义县、凤城、吉林省扶余等地。十七世纪以前原居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和东北松花江、嫩江一带。从十七世纪末起陆续被清政府编入八旗,披甲为兵,派驻东北三省及关内各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由盛京(今沈阳)征调锡伯官兵及家属三千余人前往新疆伊犁河南岸驻防,编为八个牛录,统称‘锡伯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解放前处于封建社会。解放后,在新疆建立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实现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均有发展。
| 鲜卑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事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有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拓跋等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地区建立政权。内迁的鲜卑人多转向农业生产,渐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相融合。
| 玁狁  古族名。居于周之西北,为周之劲敌,与薰育为同族。玁犹之称见于周懿王至宣王之间,以厉王、宣王时侵扰最甚。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