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  蒙古语称为“搏克”,摔跤手为:搏克·巴依勒德呼。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早在十三世纪时已经盛行于北方草原。既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旧时摔跤与赛马、射箭合称男子三相竞技。
| 《水经》
书名。中国记述河道水系的最早专著。作者说法不一:《唐六典·工部·水部员外郎》注作汉代桑钦撰;《隋书·经籍志》作晋代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作郭璞撰。《新唐书·艺文志》则称此书为“桑钦水经”,但又说“一作郭璞撰”;《通志·艺文略》作汉代桑钦撰,晋代郭璞注。清胡渭据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易水、浊漳水等篇均引及桑钦,如经出自桑钦,当不直举其名,故断定《水经》非桑钦所撰。阎若璩据郭璞注《山海经》引《水经》多处,而《水经·济水注》又引郭璞,也断定《水经》非郭璞所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地名沿革,认为撰者“大抵三国时人”;胡渭认为“创自东汉而魏、晋人续成之,非一时一手作”。此书篇幅,隋、唐各志等均作三卷;《唐六典》注称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每水各成一篇。北魏郦道元据此书撰《水经注》。自唐以后,此书附《水经注》流传。今仅存一百二十三篇。其主要成就在于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之地,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但所记过于简略,且有错误,郦道元作注时曾指出错误六十余处。
   |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其文二十倍于《水经》,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所记河流,除《水经》记载的干流一百三十七条外,又引及支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条。详细地记载了河流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是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有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文笔绚丽生动,在文学上也具有较高价值。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余种,今多不传;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本四十卷、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乃经后人分割以足原数。治本书者颇多,著名版本有明《永乐大典》本、朱谋瑋《水经注笺》,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赵—清《水经注释》、戴震《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和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等。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