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当羌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无弋爰剑的后裔,因部落首领烧当而得名。西汉武帝时,受先零羌排挤,居黄河北大允谷(今青海贵德北)。东汉初,首领滇良会集附落,击败先零羌,夺取大榆谷(今青海贵德一带)沃地,发展农牧业,又擅西海(今青海湖)色盐之利,势力强盛。明帝时,屡攻汉陇西塞,为汉将窦固等击败,徙其部于三辅、陇西、汉阳、安定等地。永初初西羌大起义,烧当羌嫡系部落由麻奴率领,自安定郡徙居令居(今甘肃永登)塞外。其中陡居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的一部落内附,首领受汉封为西羌校尉。传至柯迥,被魏封为镇西将军、西羌都督。传至姚苌,建立后秦,为十六国之一。以后,渐与汉族相融合。
| 《盛京通志》
书名。清阿桂奉敕修,刘谨之等纂。一百二十卷。乾隆时成书。旧有志书,叙述未详,因命补正其书,定为此本。旧志于盛京、兴京、东京之创建,及太祖、太宗定都之始末,俱未载;于开国战绩,宗室、王公、勋臣事迹亦不悉具。此志皆详考增修,另予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古迹陵墓、杂志风俗土产等,均一一缕析,灿然具备。体裁精密,考证详明。有乾隆内府刊本、1917年刊本。
   |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被儒家牵为经典,故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所收作品上起周初,下至春秋中叶,大部分是今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民歌,小部分是贵族作品。《史记》、《汉书》等书认为曾经孔子删定。书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由风》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现代学者多认为风是地方乐歌;大部分为里巷歌谣之作。雅,包括《大雅》、《小雅》,一百零五篇。《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主要为贵族宴会乐歌和批评朝政的歌谣。现代学者或认为雅是秦声(一说雅借为夏,周人称西周王畿为夏),推论其为西周王畿一带的乐歌。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四十篇。《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清阮元谓乐章而兼有舞容者为颂,与风雅之仅为徒歌有别。周王、鲁侯、宋公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时用,内容为赞美周王、鲁侯、宋公及其先祖的功德。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为博士,魏晋以后逐渐衰亡(有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毛诗》为古文诗学,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迄今。注本流传最广者有:汉郑玄《毛诗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宋朱熹《诗集传》、清陈奂《毛诗传疏》、清马端辰《毛诗传笺通释》等。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