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  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最早见于甲股卜辞。殷周时,部分曾杂居中原。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广汉、武都等部。魏、晋、南北朝、唐、宋间,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部分的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两汉、魏、晋、唐、宋中,不断反抗历朝的封建统治。东汉末内附,部分被迫东迁内地。东晋至北宋间,烧当、党项羌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权。其首领多受历朝册封,并助魏、唐破氐及吐谷浑,往来联系密切。其后逐渐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相融合。
| 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松潘县南部。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擅长掘井和石砌建筑技术。妇女善挑花。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曾建立革命政权。解放后,建立了茂汶羌族自治县。
| 柔然  古族名。北魏时亦称其所建的政权为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源于东胡。四世纪中,在今鄂尔浑河和士拉河流域游牧,附属拓跋部。拓跋圭南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柔然进居阴山一带。五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临近各部,组成联盟,称为丘豆伐可汗。创立军事编制,规定行军赏罚制度,和北魏有经济文化联系。公元646年,受罗布真可汗建年号为永康。常以牲畜毛皮交换北魏的农业、手工业产品 。五世纪后期,又与南朝建立联系。后因内部分裂,渐衰微。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并入突厥。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