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书名。清张廷玉等撰。三百三十二卷。目录四卷。为纪传体官修史书,其中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起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迄于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明史馆,开始纂修,不久即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又诏开明史馆,以学士徐文元、叶方蔼及庶子张玉书为总裁,召彭孙通等五十人入馆纂修。后复以徐乾学、王鸿绪总其事。万斯同则以“布衣”参与编修,用力尤多。王鸿绪《明史稿》,实出其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张廷玉为总裁,据王稿增损成编,纂成于十三年士二月,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刊行。先后纂修九十年,与修者共六十人,其中不乏一时名儒。是书取材丰富文字简练,叙事评论人物,颇称平允,较前朝之史增《七卿表)及《阉党》、《流贼》、《土司》三传,尤足以显示明朝政治之特点;《历志》中加图,使便于理解。但书中颇多忌讳。于满洲先世及南明诸帝之事,均语焉不详,且有失实之处。乾隆四十年,以蒙古人、地名音译未真,对音讹舛,译字鄙俚,曾下令改订。其后又以《英宗本纪》事实疏略,谕令增修,对是书之缺漏舛误进行补编考订的著述亦多。今有上海涵芬楼据乾隆武英殿原刊本影印本及中华书标点本等。
   |
慕容  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东汉末居于右北平、上谷塞外。魏景初二年(238),首领莫护跋从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渊有功,受封率义王,徒居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以北。曾孙慕容廆迁至徙河青山(今义县东北),旋又迂回棘城。故世称慕容部为棘城鲜卑,又称徒河鲜卑。西晋末中原战乱,廆收容大量汉人,侨置郡县,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廆子皝称燕王,迁都龙城(又名和龙,今朝阳)。皝子儁称帝,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至儁子暐为前秦所灭.史称前燕(284—370)。前秦瓦解时,锐子垂建后燕(384—407),少子德建南燕(398—410),暐弟冲建西燕(385—394)。
|
慕容皝(297—348)  十六国时前燕创建者。公元333—348年在位。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原名晃,史书避讳多作皝。字元真,小字万年。慕容廆为辽东公,立之为世子。东晋建武元年(317),任冠军将军,后拜左贤王,迁平北将军,封朝鲜公。咸和八年(333),廆卒,继位。次年,东晋遣使拜为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晋咸康三年(337),自即燕王位。次年,后赵石虎率军数十万来攻,遣子佫大败之。七年,使阳裕等筑龙城(今辽宁朝阳)以为新都,八年,东破高句丽,毁丸都城(今吉林集安西北)。东晋建元元年(343),又破字文逸豆归,宇文氏由是散亡。东晋水和元年(345),始废晋纪元,仿古之诸侯建兀,自称十二年。雅好文籍,亲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诫》十五篇,以教宗族胄子。卒后子儁称帝,追谥文明皇帝,庙号太祖。
|